陕西企业培训在线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首页
  • 定制课程
  • 公开课程
  • 名师风采
  • 内训课程
  • 课程大纲
  • 拓展训练
  • 管理咨询
  • 商学院合作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在线
企业文化与公司治理
发布时间:2014-06-19 10:34
沃儿玛公司企业文化

在我们工作中,我们也严格遵守创办人山姆?沃尔顿先生提倡的十大成功原则。

  第一,要成功就必须忠于你的事业。只有热爱工作,才会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并且可以通过对工作的热情,感染身边的每个人,也提高他们的效率。

  第二,我们相信,一家企业必须与员工分享利润。对待员工要像对待伙伴一样,这样员工也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合伙人。

  第三,要不断地激励员工。所谓激励,仅仅依靠金钱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想一些新的有趣的办法来激励员工。比如说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目标。我们鼓励竞争,并且进行评分。

  第四,我们尽可能和员工进行交流。员工知道越多,理解越深,他们对工作也就越关心,那么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拦他们。

  第五,公司必须感激员工为公司做的每一件事。我们觉得,不管你是什么国家、什么背景、什么宗教信仰,当有人赞赏你的工作表现,你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公司会经常在适当的时机感激员工做出的贡献。

  第六,提倡要庆祝每一次成功,而且要在失败中寻找乐趣。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充满激情,要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第七,管理层必须听取员工的意见。尤其在零售业,零售业是关于人的行业,那最了解信息的往往是最基层的员工,也就是我们的店员。所以,听取他们的意见非常重要。

  第八,我们必须超出顾客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我们一贯的努力方向。只要你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不断地吸引顾客来你的店里,使销售额不断发展。

  第九,我们必须比竞争对手更加节约成本。既然“天天平价”是我们对顾客的不变承诺,那为了实现这一承诺,就必须要有低成本。我们必须严格地控制开销,控制损耗。

  第十,我们必须逆流而上、另辟蹊径,不要墨守成规。

企业家要冷静对待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资本、技术或产品,还是价格、规模或人员?恐怕都不是。因为这些都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超越。本月初,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首届(2002)中国企业文化年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企业文化最不容易被人模仿,是最具威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整合最难成功的企业文化都有个性

  年末岁初,正当中国的企业家们坐在一起细述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时,远在大洋彼岸,一场惊动全球的最大规模的购并危机正在酝酿。有消息说,2000年1月,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组建世界最大的跨媒体集团有可能分家。

  “这多半是由于文化冲突而引起的。”金蝶国际软件公司副总裁徐文辉分析说,美国在线是现代媒体的代表,时代华纳是传统媒体的老将,两家企业的经营方式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集团管理层缺乏跨行业管理及整合的经验,双方一直存在着隔阂与冲突。这不能不引起中国企业的重视。

  青啤集团党委副书记滕安功说:“‘九五’时期,青啤只有一个生产企业,年产啤酒30万吨。但到了今天,我们已经通过大量的收购兼并,在全国17个省建立了40多个生产厂。绝大部分兼并是成功的,这其中文化整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滕承认,文化整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有些企业还需要磨合,有的还在亏损。在大量兼并之后,青啤的扩张速度已有所减缓。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似乎与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曾做过企业,现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的何志毅认为,“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不过,在远大空调总裁张跃看来,企业文化对内来说,是共同的价值取向,但对外来说,则表现为极为鲜明的个性。“从小学起,老师就经常在我的评语中写上‘有个性’三个字。其实做企业也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个性。”张跃说,比如,远大从来不贷款,这一方面是由于远大形成了良好的资金运作机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远大看来,借钱有损自己的自尊心。

  成熟的企业文化不是某个企业家的文化

  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这个议题似乎生来就被人们争论不休。海尔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安喜的到会更挑起了人们的激情。

  六个人的论坛,王偏偏喜欢站着发言,他说这是海尔的一贯作风,他“习惯”了。“企业竞争力来自领导力,领导力最终来自于企业文化。海尔平均年增长78%,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为什么企业发展得这么快却没有发生任何大的变动?关键就靠企业文化。”“不能给用户创造价值,海尔就失去了价值。追求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这就是海尔的文化。”最后,他一言以概之:“海尔文化就是张瑞敏的文化。”

  这个结论引起了在场嘉宾的阵阵“声讨”。华泰财险董事长王梓木表示:“一旦企业文化成了个人的文化,那就危险了。”

  慧聪集团董事长郭凡生也抛出其质疑:“如今的海尔文化是张瑞敏的文化,说不定是海尔的幸运,但若一直如此,那就是海尔的悲哀。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不受企业家个人变动的任何影响。海尔的现状正说明其文化的不成熟。”

  接着,郭又对海尔“追求用户满意度最大化”的文化观念提出疑问:“从理论上讲,用户、职工、股东三方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一方的利益都是均等的,最好的企业文化也应同时照顾到这三方。没有职工和股东的利益,肯定不会有更多的用户利益。简单地说,用户利益最大化不能代表一个企业的文化。”

  先修其身,后修其形企业文化很难照搬

  “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就不可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王梓木认为,不同的制度下,就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中国的企业由于目前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也大多处在“过渡文化阶段”。“10%以上的中国企业都患有精神扭曲症,主要表现在用家长式的方式来管理企业,这与体制缺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当先修其身,后修其形,通过打造现代企业制度,进而打造企业文化。”

  就企业文化的内涵,前几年联想曾有一个“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的说法。但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陆致成从一开始就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觉得小企业一开始更要学会做人,不做人怎么做事呢?如果一个企业家从创业开始就想把自己企业做大的话,就必须先学会做人。”

  与会企业家认为,美国大企业出问题的现实告诉我们,仅仅靠企业制度安排还是不行的,因为再完善的企业制度都会有漏洞,因而应该在强化企业制度安排的同时,还要注重人的问题,因为企业制度是人制定的,而且需要人来执行。

  长期从事企业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支撑企业获得持续利润的能力是差异化,而企业文化是最不易被模仿的,它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部分。不少企业家认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和这个企业具体的过去和未来密不可分,因此,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对另外一个企业也就只具有启发意义,而很少具有照搬价值,也很难照搬。


全社会都应该来研究海尔企业文化
今年5月,我到过一次海尔,当时是介绍海尔的经验,我做过一次讲话,叫“悟道海尔”。为什么叫“悟道海尔”呢?张瑞敏自称是“布道士”,那么我就是“悟道者”,那一次讲话主要是解析了海尔的名牌战略。今天的发言是“悟道海尔”的续篇,主要是想解析一下海尔的企业文化。

  我认为海尔18年出现或做出了奇迹般的业绩,根本原因是海尔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那么什么是海尔企业文化?应该说海尔是海,非常丰富,但主要讲一个最本质最贯穿的东西。我想海尔文化贯穿的东西是三句话:创业、创新和创造。它的特征和途径是三个“合”:结合、融合和整合。所以我觉得海尔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不是可以成为“创合文化”。

  首先,海尔文化是结合的文化,最主要的一个结合就是把远大的理想和非常务实的精神时时刻刻地结合在一起。海尔的德国老师说海尔为什么超过了它,是因为海尔有梦,梦就是远大的理想。人无论搞什么事都要有理想才能有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不竭的动力,这一点我觉得海尔非常的成功。但海尔也非常务实,务实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我记得瑞敏曾说过,伟人就是恶人,恶在哪里?恶到把小事抠住不放,非常认真,不做到就不行。没有这两点的结合,大跨度的结合--非常广阔的理想和非常细小的严格务实的精神的结合,就没有海尔的精神。

  第二是融合。企业的环境是市场,企业是一个市场主体,我觉得海尔一方面理解了市场的要害,一方面理解了市场主体的要害,然后做到了这两者的融合。市场的要害可以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就是消费者。海尔的口号是非常明确的:真诚到永远,就是对消费者,而它的一切经营管理和理念非常到位的就是抓住了市场最要害的。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我认为最要害的是资本,资本是企业的核心。那么,整个海尔的经营管理都围绕着如何使资本更好地在流动中增值,包括流程再造等。运营的不仅是有形资本,而且造成了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良性循环来运营资本。这两项理解了,我认为还不是最精彩的,海尔文化最精彩之处是善于把市场的客观需求和企业发展的主观要求实现了融合,也就是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资本增值的追求有机地结合,并且使他们两者之间互相交织、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刚才张首席和杨总裁讲的这些东西我理解很多都是融合的产物,把市场融合到内部,把内部的这种积极性融合到市场上去,打破了两堵墙,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精彩之处。

  第三个表现是整合,是多层次、多范围的资源的整合。首先是内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这三个“者”的有机整合,然后是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整合,然后是国内各种资源的整合,然后是国际市场,全世界范围内的整合。我最近老说一句话:我认为企业家就是善于利用市场手段整合资源的能手,我觉得张首席就是这样的能手,善于整合资源。我记得很清楚,在中国加入WTO那晚,白岩松采访张首席的时候,他讲到如何和跨国公司处理竞争关系。那个对话至今我都能背下来,为什么呢?因为非常精彩。我认为那次白岩松和张瑞敏的对话是加入WTO后中国观念一次大的飞跃,也就是不仅我们和跨国大公司着眼于优势对抗,而且着眼于优势对接,把我们自己的优势和跨国公司的优势对接起来,所以很快就有了海尔与三洋的合作,那么这样一个优势对接的思维就是一个整合的思维。这样的整合思维不仅给了我们企业经营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信心。因为我要实现对接的话,你的优势我也可以利用,也可以部分地成为我们的优势,那么我们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不会感到怯懦,也会有切实可行的途径,所以我认为张瑞敏那次讲话的影响在这一点上相当的巨大。这样我解析了一个结合、一个融合、一个整合。

  那么这三个“合”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学习和创新。海尔确实是一个学习型组织,非常善于学习,但这种学习绝不是照搬照用,而是通过自己的创新证明自己学到了东西。这是我对海尔文化的认识。

  最后我想讲一点,就是海尔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我认为海尔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绝不只限于一个企业,也不只限于一个经济界,应该对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线索。江泽民同志讲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世纪,但是我想这里所说的中国文化不能是原来的原封不动的中国文化,必须是经过创新的中国文化,而这种创新既表现了对中国新老传统(老传统就是几千年,新传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也包含着对国外文化的借鉴和创新,这样来造就我们一个新的中华民族新的文化。所以我想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企业应该学习海尔,我认为全社会都应该来研究海尔,因为这个奇迹不是一个碰巧的事,它有很深的文化背景。

  我认为对海尔的观察和理解最终要靠哲学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从这样的高度去理解企业的文化,而限制在很多细枝末节,天天去说那样一些问题,我认为没有理解到海尔文化真正的实质。所以理解海尔要靠我们正确的哲学思维,同时海尔也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哲学思维。最后我想说:海尔不仅是海尔人的海尔,也是中国人的海尔!
 

  • 上一篇: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 下一篇:培训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热点文章

更多》
  • 《营销危机的应急处理》课程学习
  • 如何让你的培训更精彩
  • 如何成为最懂业务的培训管理人员
  • 什么是mba,mba培训
  • 何谓跨界学习
  • 首页
  • 定制课程
  • 公开课程
  • 名师风采
  • 内训课程
  • 课程大纲
  • 拓展训练
  • 管理咨询
  • 商学院合作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陕西企业培训在线 2014-2023

电话:1538926152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兴庆南路

咨询QQ:26350299 陕ICP备16014895号-3